- 郭一鸣;
介绍了汽车发动机曲轴多级混联式扭振减振器的设计构想,设计了2种三级混联式扭振减振器的结构,建立了评价多级混联式扭振减振器减振特性的计算模型,提出了选取各级扭振减振器设计参数的优化方法,通过计算对比分析了多级混联式扭振减振器的减振效果。
2012年04期 v.26;No.81 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3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丁红;赵林峰;周延明;刘晟昱;姚常瓦;
将无味卡尔曼滤波(UKF)算法运用到车辆质心侧偏角的估计之中,基于纵滑—侧偏联合工况下的统一指数(Uni-tire)轮胎模型建立非线性车辆动力学模型,采用最小偏度单形采样的UKF算法估计车辆的几个关键状态参量,并由此得到质心侧偏角估计。最后采用奇瑞A3两厢型汽车的车辆参数,使用车辆动力学实时仿真软件DYNAware/veDYNA对观测器进行了实时验证。仿真结果表明,UKF非线性估计方法精度高,估计结果能够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2012年04期 v.26;No.81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张胜兰;徐潇寒;
拓扑优化技术的应用在汽车零部件结构优化和轻量化设计、车身结构设计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HyperWorks的拓扑优化技术探讨了车门外把手轻量化的可行性。根据外拉式车门外把手的受力与约束情况,对某轻型载货车门外把手原始结构进行了静力分析,并建立了外把手的拓扑优化概念模型;在外把手拓扑优化结果的基础上,对车门外把手进行了二次设计;将二次设计后的车门外把手新结构与原始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结构在维持原有强度、刚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质量较原始结构减轻了28.79%。
2012年04期 v.26;No.81 10-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9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余;夏萍;郑泉;
以智能四驱车辆分动器的输出轴齿轮及对其润滑的流体润滑油为对象,基于ADINA软件建立三维齿轮结构和流体模型,并对齿轮在转动过程中润滑油流体的耦合进行了分析。以FSI计算结果为基础,应用分离法,分析了齿轮在转动过程中润滑油流体的流动趋势及位移、速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齿轮在转动过程中流体会形成一定的湍流,且齿附近的位移及速度有一定的变化。
2012年04期 v.26;No.81 13-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8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钟亮;雍文亮;居刚;
利用Adams软件,依据某一重型汽车的相关参数,建立整车模型。在转向盘角跃阶输入和稳态回转2种典型工况下,对整车进行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并将结果与实车试验数据作对比。在模型正确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适度增加前钢板弹簧刚度,来改善汽车操纵稳定性的方案。
2012年04期 v.26;No.81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6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周红妮;袁浩文;
利用Adams/CAR建立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一种车辆稳定性控制器,并通过Adams/Control模块实现两者之间的联合仿真。阶跃仿真和正弦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器能有效控制车辆的稳定性,验证了联合仿真方法的可行性,为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控制策略的快速开发提供参考。
2012年04期 v.26;No.81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3K] [下载次数:7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杰;蒋德云;陈林;段凤江;
探讨了将CAN总线技术应用于车身控制系统网络通信的方法,并给出了一种可行的系统设计方案,详细描述了系统的总体构成、硬件设计电路和软件设计方案。
2012年04期 v.26;No.81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吕文芬;张胜兰;郭健忠;
依据有限元仿真分析技术,阐述了国内外客车侧翻发展概况,论述了基于客车侧翻法规标准客车侧翻实车试验和计算机仿真模拟的发展现状。指出:基于客车侧翻法规标准国内客车侧翻在仿真过程中的应用还不够成熟和广泛。目前,我国开始强制执行客车上部结构强度试验,有限元仿真分析技术与实车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将成为客车侧翻分析的主流。
2012年04期 v.26;No.81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兰建平;董秀娟;黄海波;
提出了一种基于PLC和ZigBee技术的物联网家庭网关设计方案。本设计方案以S3C2440作为主控芯片,并集成了ZigBee协调器、电力载波调制解调电路、蓝牙通信电路。操作系统采用Linux 2.6.32,并以此作为软件开发平台移植了Boa Web服务器、Sqlite嵌入式数据库。该网关以电力载波通信技术(PLC)为主,辅以ZigBee及蓝牙无线通信技术,构成了物联网感知层网络结构,本网关综合了无线及有线两种感知网接入方式,组网灵活、方便。
2012年04期 v.26;No.81 32-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吕科;杨正才;石振东;刘珂路;
三相永磁同步无感无刷直流电机具有快速性、可靠性、可控性、体积小、重量轻、节能、耐受环境和经济性等方面明显的优势。利用无刷电机绕组中的反电动势过零点法检测电机转子的位置,从而实现无位置传感器的无刷电机的控制。硬件设计中,采用MC9S08DZ60微控制器作为智能单元,对反电动势过零检测电路、功率驱动电路进行了设计。软件设计中,根据电机反电动势过零信号控制驱动电路准确换相,结合PID调速控制使电机转速稳定。本系统具有可靠性高、价格低廉等特点,对于实车电机控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012年04期 v.26;No.81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卫华;黄海波;
为满足开发数字电视接收机简便快速的应用需求,建立了一种基于单片机和FPGA为核心的通用的数字电视接收系统。该系统包含了供电单元、调谐振荡电路、解调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FPGA数据转换单元、PC控制单元等。测试表明:该系统各项功能完善、工作正常,且成本低廉、通用性强、升级方便,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2012年04期 v.26;No.81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1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南;宋真玉;马亚乾;朱永利;
利用AT89C52单片机设计了一种无功功率补偿器。该补偿器利用单片机AT89C52实现对数据的处理、输入和输出等功能;采用数字检测电路来获取电网中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控制开关采用过零触发型固态继电器,使电容的投入和切除控制实现等电压投入、零电流切除;添加了光电耦合器,以便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利用外接键盘实现了功率因数的人工设置。通过实时监测功率因数及分析补偿,该补偿器能够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和降低电能损耗。
2012年04期 v.26;No.81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丁光惠;蒋伟荣;杨伟;黄爱蓉;
为了解决计算机等级考试报名工作中存在的重复报名、身份证号码与准考证号码关联错误、数据统计失误等问题,对原有系统在功能与性能方面进行了优化与升级,试用情况表明优化后的系统实现了预期目标。
2012年04期 v.26;No.81 49-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5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